当前位置:小毛驴 > 社会百态 > 正文

养儿子有没有用?养儿或许不再防老甚至是啃老

有句老话是养儿防老,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一个个令人不安的故事。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女,长大了是否有孝心呢?我们愿意相信年轻人有孝心。但人性脆弱,有时“不孝”,是因为处境艰难必须做出抉择,比如有限的资源,是留给自己,留给孩子,还是留给父母?

养儿子有没有用?养儿或许不再防老甚至是啃老

二姨每每跟母亲通电话,一半时间都在吐槽表姐。

表姐1982年出生,离异,有一个读初二的孩子。她中专学历,结婚前做过酒店服务员、导游、私立幼儿园教师。离异后带着孩子住进二姨家,原本的婚姻一穷二白,离婚时也分不到什么财产。

离婚前表姐有几年没工作,现在想找好一点的工作处处碰壁,只能到超市里做服务员。一个月工资3000元。二姨、二姨夫是退休职工,退休金加起来每月5000元。

去年二姨出了车祸,花了几万块,看着表姐一直攒不下钱(主要用于孩子的兴趣班),房贷、物业、买菜、宽带费等都需要帮忙,二姨意见很大,抱怨自己命太苦:难道,孩子得从小养到大?

像二姨这样被“啃老”的老人,在当今城市社会时常可见。

▌“被迫啃老”

有必要先厘清一下“啃老”的定义。

以往大家倾向于认为啃老的人“前途一片昏暗,父母工作辛苦,自己四肢健全,眼高手低,却甘于腐烂在家中,像蚂蝗一样吸长辈血”。

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太多同情,因为他们有能力而不奋斗。

笔者这里谈及的“啃老”,主要是指那些也想努力改变现状,但因无收入或收入低,不得不依赖父母接济的人。这是一种“被迫啃老”。

“被迫啃老”主要有三类。

一类是城市出生的年轻人:他们可能没有工作,或者打零工、工资太低,住在家里,由父母补贴开支。

一类是农村出生但居住在城市的年轻人:租房(或在父母补贴下买房),虽有一份工作,但工资很难养活自己,由父母补贴。

还有一类,是农村出生且仍居住在村里的年轻人:种地或经营小本生意,收入太低,仍需要父母做工赚钱补贴。

大部分父母还是愿意给孩子一定经济帮助的。中国观念里的“家庭”并非西方后工业社会只包含亲子两代人的概念,而是多代的大家族。子女成年后,父母仍视之为家庭的一部分,家庭经济不会区分得很开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啃老”是以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家庭结构观念来衡量中式家庭里的行为。

另一方面,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中,代际之间联系紧密,互相之间有很强的责任感:父母倾其所有帮助子女,即使子女已经成年;反过来,在父母老去之后,子女也受到传统孝道的约束和影响,努力恪守“君子生则敬养,死则敬享”的义务。就是俗话所说的“养儿防老”。

▲ 不论农村还是城市,为已经成年的子女抚养下一代,是中国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现象。

费孝通将中国的代际关系与西方代际关系分别概括为“反馈模式”和“接力模式”。

反馈模式是上一代抚育下一代,下一代赡养上一代;

接力模式中,父母对子女有抚育义务,子女长大成人后却不一定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,他们只对自己的下一代承担养育之责。

但现在,“反馈模式”缺失了循环的一半:父母仍在支持子女,子女却不能回馈父母。

▌这就是命?

二姨之所以一直抱怨,就是因为她单方面在付出,表姐压根就指望不上。

这是很现实的考量:孩子连自个儿都养不活,还指望给自己养老?

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依靠自己养老。中国当前调查数据并不多,但同样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日韩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。

数据表明,韩国老人更多地是依靠养老金而不是自己的子女。每10位60岁及以上老人中,只有1位(10%)主要靠子女的帮助解决经济问题, 与2010年的25%相比大幅下降;与此同时,超过一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完全依靠自己的生活费。

由于养老金不足,日本银发族出现就业潮。很多年事已高的老年人从事出租车司机、停车场指挥员、商场治安员、超市理货员等底层低收入职业,年过八旬的老人仍在工作也不少见。

因此,事出必有因,或许教育才是重点,教育好了才会真正的养儿防老。

同类信息

邮箱不能为空
留下您的宝贵意见